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罗氏好家风】之八:湘潭古桑洲罗氏 明德崇义英才辈出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5-23 20:37:37
古桑洲,湘潭市严家巷与株洲市马家河之间的湘江之中,洲尾临近湘潭,洲头靠近株洲。一条蜿蜒前伸的水泥小路,从洲头到洲尾,全长3.5公里,宽约250米,占地面积560亩。常住居民80余户308人,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78户227人。其辖地原来属湘潭市管辖,现归属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世代栖息在这座小岛的罗家居民,依然不忘初心,传承祖业,植桑养蚕,安居乐守
古桑洲虽小,但人才辈出。在洲头,有一株400多年的古樟树,历经苍桑,树心腐朽,依然枝繁叶茂,依然傲然挺立。并黙黙守护着一座罗瑶的古墓。至马家河古桑洲罗氏第五代,出了一个名人罗瑶。罗瑶,善于经商,为湘潭的巨富,曾人有“罗半城”之称。从碑文获知:距今四百多年的罗瑶墓是明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治,知恩图报。特为学识渊博不愿为官,并济贫困、助学子的恩人罗瑶而建。罗瑶学识渊博,却不愿作官,隐居乡里,但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受其扶助的贫民子弟约有30余人,备受乡人尊敬。其中,茶陵人张治少年时流浪到马家河,被罗瑶收留。罗瑶视其天资聪颖,便出资聘师,教以诗文,精心栽培,张治不负厚望,终成造化。
罗瑶后人罗典,(1718-1808),字徽五,号慎斋,湘潭人。乾隆丁卯(1747年)举乡试第一,辛未(1751年)进士,授编修擢御史,历官鸿胪寺少卿。归主岳麓书院讲席二十七年,卒祀乡贤祠。著有《凝园五经说》及诗文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罗典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并且五次连任,主持岳麓书院长达27年。岳麓书院在他主持下,发展达到了最高峰。培育大批湖湘子弟,开创了互相文化辉煌。
罗典精通汉学,采用汉代经学家“字批而句疏”的训诂诠释之法,并有所创新。擅长制艺,精通经学,亦能作诗。罗典一生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曾提出“非专衡文,当以育才为本”的主张。担任岳麓书院山长后,又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当时清廷规定岳麓书院每届(3年为期)学生为60名,罗氏掌教27年中,肄业人数3倍于朝廷规定的数目。其中以陶澍、欧阳厚均等尤为出众。罗典十分重视美育教育和岳麓书院的环境美化,在书院后面建造园林,栽植花木;挖池塘,养游鱼,修岳麓书院八景。
又如,毛泽东在长沙就读时的老师罗正纬,大革命时期的罗学赞、罗哲、罗亦农等等三位彪炳史册的革命烈士,均为马家河古桑洲罗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