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罗氏的历史荣耀——三位罗姓省委书记同时期主政
作者:罗建宇 整理 更新时间:2015-08-18 16:31:42
中华罗氏历史上的一段荣耀
———罗清泉、罗保铭、罗志军“三罗”同期主政湖北、海南和江苏省。
从2003年1月至2017年3月这十多年期间,湖北省、海南省、江苏省同期出现三位罗姓“封疆大吏”,罗清泉、罗保鸣和罗志军分别主政湖北、海南、江苏省,“三罗”皆资历深厚、务实低调,为三省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成为中华罗氏一段荣耀历史。2012年12月罗清泉离任后,罗保鸣和罗志军继续主政海南和江苏省。
一、湖北省省委书记 罗清泉
罗清泉作为湖北人,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从1992年出任宜昌市长开始,一直在湖北工作长达42年。后任市委书记、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等职。2002年10月后担任湖北省省长、省委书记8年多时间。这期间,正是湖北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别在原籍地主政一省的特殊现象。罗清泉为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人实在、工作务实、作风民主、评价极高。
罗清泉,1945年11月生,2021年4月22日去世。湖北省江陵人。1968年参加工作。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湖北省宜昌市代市长、市长,中共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书记。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先后任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1998年11月至2002年6月任中共第七届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9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2002年10月任湖北省副省长、代省长。2003年1月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北省省长。2007年6月16日,在中共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为省委副书记。
2007年10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同年12月辞去湖北省省长职务。2008年1月29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12月离任省委书记,在全国人大环资委任职。
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是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二、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志军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省长。男,汉族,1951年11月生,辽宁凌源人,1969年4月入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任江苏省委书记。
1968年2月,海军北海舰队战士、文书、技师;1978年9月,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团委书记;1980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干部,发行处副处长,报社副秘书长,秘书长;1990年7月,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管委会委员、副总经理;1993年2月,共青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其间:1994年1月至1995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1995年9月,南京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2001年9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2001年10月,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2年1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4月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2008年1月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代省长。同年1月31日当选江苏省省长。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任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月14日补选罗志军为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三、海南省省委书记 罗保铭
罗保铭 1952年10月生,汉族,天津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历史学硕士,1969年5月参加工作,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05 - 1973.12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班长、排长、副指导员1973.12 - 1978.11 天津市无线电元件三厂工人、车间党支部副书记1978.11 - 1981.09 天津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曾长时间在天津工作。2011年8月至2017年3月任海南省省委书记。
1981.09 - 1984.11 共青团天津市委青工部干部、研究室主任
1984.11 - 1985.11 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1985.11 - 1992.04 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其间:1987.09-1988.01在中央党校学习)
1992.04 - 1993.03 天津市大港区委副书记、代区长;1993.03 - 1994.10 天津市大港区委副书记、区长;1994.10 - 1995.07 天津市大港区委书记、区长(其间:1991.09-1995.01在南开大学明清史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1995.07 - 1997.10 天津市商业委员会主任、市委商业工委副书记
1997.10 - 1997.12 天津市委常委、市商业委员会主任;1997.12 - 2001.07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间:1997年12月在中央党校新进中委、候补中委研讨班学习)
2001.07 - 2002.04 海南省委副书记;2002.04 - 2002.09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2002.09 - 2007.01 海南省委副书记
2007.01- 2007.02 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副省长、代省长;2007.02- 2007.04.29 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省省长;2007.04.29- 中共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副书记,海南省省长
2008.01 当选海南省省长,2011年8月出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至今。
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
附:罗清泉的湖北42年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聂春林
最近,中央宣布,65岁的罗清泉正式卸任湖北省委书记职务,由原省长李鸿忠接任。
与江苏省委原书记梁保华一样,罗清泉的湖北政治生涯同样充满传奇色彩。42年前,老家湖北江陵县的23岁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毕业生罗清泉,在央企长航集团旗下的宜昌造船厂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自此没有离开过湖北。
罗清泉在湖北担任要职期间,先后经历了三峡建设、武汉崛起和湖北省域规划的各个阶段。这一时期,同众多以工业和农业为主的中部省份一样,湖北经济发展从高峰跌入低谷,陷入“中部塌陷”的争议之中。
随后,湖北又触底反弹,武汉光谷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区获批、东湖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国内第二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启动,令湖北又有了新的发展引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纪南说,罗清泉一直在湖北工作,担任湖北省省长、省委书记8年多时间。这期间,正是湖北发展的关键时期,罗清泉为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曾力推武汉国企改革
“现在想想,如果这些国企不改革,武汉的下一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一位长期跟随罗清泉的人士称。
宜昌,是罗清泉梦想开始的地方。
1968年12月,罗清泉大学毕业后进入长航集团宜昌船厂,成为一名车间计划员,并先后做到副科长、科长,副厂长、厂长。1983年9月,全国掀起“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大潮,作为宜昌为数不多的大中型国企年轻厂长,38岁的罗清泉作为优秀后备干部代表,被选送到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2年后,罗出任宜昌市长(县级市),正式步入政坛。
在历经7年的市长、市委书记历练后,1992年3月,罗清泉的官场生涯出现了一次飞跃,出任地市合并后的宜昌市市长,从而成为正厅级干部。随后,又担任宜昌市委书记。
罗清泉在宜昌市主政期间,三峡建设刚刚起步,一切百业待兴。宜昌市政府一位人士回忆,当时宜昌一方面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任务繁重,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作为三峡建设的主战场,又要举全市之力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仅当时全国各路前来考察学习的接待任务,就让宜昌财力不堪重负”。
针对当时困境,罗清泉顶住压力,建设了东山开发区,引进众多大企业进驻宜昌;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宜昌成为旅游城。
1996年,47岁的罗清泉离开了工作18年的宜昌市,进入省城,出任省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厅厅长。1998年3月,罗清泉进入省委核心层,出任省委常委兼省纪委书记,成为副省(部)级干部。在省纪委书记任上,罗清泉推动的会计委派制,成为全国的典型。其时,中纪委特意在湖北襄樊市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湖北经验。
1999年1月,罗清泉的政治生涯再次出现飞跃,擢升为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书记、省纪委书记,执掌湖北省最大的城市武汉。在武汉市委书记任上,正遇上国企改革攻坚之时。武汉系一座重工业城市,武锅、武重等“武”字头企业众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曾担任过造船厂厂长的罗清泉,大刀阔斧改革。
一位长期跟随罗清泉的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国企改革涉及到工人的饭碗问题,很多人思想不通,“工人上访、静坐之事时有发生”。罗清泉安排专班,向工人宣传改革精神,与工人对话,通过企业改制、工人身份置换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逐渐化解了危机。
“现在想想,如果这些国企不改革,武汉的下一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该人士称。
为官逻辑学
“他做副职时,不争权夺利,坚决执行一把手的决策,维护一把手权威。做一把手时,不独断专行,善于听取副手意见,调动副手工作积极性。”
2002年10月,罗清泉政治生涯迎来了另一个转折点担纲湖北省省长重任。
5年后的2007年10月,罗清泉从出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手中接过帅印,升任湖北省委书记,直至卸任。
一家政经观察人士对国内31家省委书记成长轨迹分析,从参加工作到担任省委书记,一般要35年。担任过地级市市委书记的有近七成,若加上在大型企业中任职的担任过相当职务的有近8成。有多省工作经历的占74%,加上大型企业任职的同志,有80%。
而罗清泉大学毕业后42年来,除了在中央党校学习的2年,其余时间全部在湖北度过。这在全国省委书记群体中,是很罕见的。
记者采访的多位湖北省内政府官员及专家均认为,罗清泉是一个工作踏实本分的“老好人”,为人正直忠厚,低调务实,勤政,善于团结同志,“这些品质最终成就了罗清泉。”
湖北省委一位跟罗清泉相熟的人士回忆,1996年,罗清泉在宜昌市委书记任上,平调担任省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厅厅长。在当时背景下,从省内的一个经济重镇的市委书记调任省城,如果不是年纪偏大问题,按惯例,一般都会提拔成副省(部)级干部。而此时,47岁的罗到一个务虚的政府部门出任厅长,很多人替他惋惜。
但罗不抱怨,仍在监察厅这个在当时略显冷门的岗位上“干劲十足”。两年后,罗才得到提拔重用,担任省委常委兼纪委书记。“他做副职时,不争权夺利,坚决执行一把手的决策,维护一把手权威。做一把手时,不独断专行,善于听取副手意见,调动副手工作积极性。”一位曾与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透露。
一位长期观察湖北政经的人士称,罗清泉在宜昌、武汉和湖北省担任主要职务时,班子成员比较团结,“干事氛围浓厚,不搞窝里斗”。一位中央驻汉单位的人士称,罗清泉做事实在,很少在文件批示,很多问题都是亲自到现场解决。这位人士举例,仅今年以来,罗清泉就到宜昌市调研7次。
知情人士透露,罗清泉的儿子在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任高层。这几年,湖北公司上市IPO和增发、配股的项目很多。南方的券商机制灵活,比较激进,国信、广发和招商等在湖北斩获甚多,但罗的儿子在湖北所接业务并不多,“就是怕人说闲话”。“正因为这样,在民间,你很少听到对罗清泉的负面评价和非议。”长期观察湖北政经的人士称。
“1+8”武汉城市圈:拒绝“摊大饼”
以武汉为圆心,湖北画了一个半径一百公里的圆,形成“1+8”的武汉城市圈,以期实现一体化发展。在卸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一个月前,今年11月 11日晚,罗清泉率省直部门有关负责人乘坐火车从武汉出发,于次日凌晨到达宜昌进行调研。罗称,要把宜昌打造成“2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这是蕴含着他宏大的湖北区域协调发展梦想。带领湖北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在中部率先突围,是罗清泉任内的一大重任。
2007年,地处湖北东部的武汉城市圈的9座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骤然提速。实际上,在任期间一直主推“1+8”武汉城市圈,罗清泉是想一改过去众多城市的“摊大饼”路径,逐步变成若干城市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组成城市群,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施一体化发展。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卫星测绘遥测证实,武汉已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其城市建成区超过首都北京,是上海的两倍,天津的三倍。然而很长的时间以来,武汉的一树独大却没有为周边城市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
于是,以武汉为圆心,湖北画了一个半径一百公里的圆,北连孝感,东接黄冈,南牵黄石、鄂州、咸宁于一线,西笼仙桃、潜江、天门成一片,形成“1+8”的武汉城市圈,以期实现一体化发展。
罗认为,这个战略既有利于武汉做强做大,又有利于周边城市的加快发展。“这样,武汉有一些产业可能转移到周边八个城市,那么周边八个城市的有一些要素可能进到武汉市来,这样一种要素的重组会带来新的发展,并推动八个城市共同发展。”
在罗清泉看来,为了让武汉形成更强大的聚散和辐射功能,缩短时空距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前,湖北已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在城市圈内修建了8条高速公路,构成了以武汉为圆心的“1小时交通圈”。随着武汉与周边8市的交流日益紧密,武汉城市圈内又开始了“半小时城际铁路网”的搭建。
勾勒湖北区域协调发展蓝图
“罗清泉的从政史,也是湖北区域政经变迁史。”湖北省委党校一位教授评价。
不仅如此,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导、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伍新木分析,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是每个省当政者都绕不过的坎:一如广东之于粤北、江苏之于苏北,还有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山区经济都比较落后,有的甚至落于内陆地区。
伍认为,罗清泉任上,最大的动作,就是推动鄂西生态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促进了湖北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此前,占据了湖北70%国土面积的鄂西8座城市,仅仅贡献了湖北全省GDP不到四成,发展严重滞后。2008年11月,在罗清泉的主导下,湖北打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念,决定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首先用来破解交通的瓶颈制约。如今,从鄂西圈的武当山到神农架这条快速公路,从以前的6个小时缩减为2个小时。同时,神农架到三峡也是2个小时,从而打通了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三个旅游板块,提升了旅游竞争。
为了加快鄂西圈的发展,湖北省还成立了鄂西圈投资公司,专门用来鄂西圈内城市景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造船厂工程师出身的罗清泉,还重视港口建设,为此提出打造武汉、鄂州、荆州等市的湖北长江经济带。这个经济带突出做好水文章,以港口、航道和船型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推进沿江城乡一体化。
湖北省省委党校一位教授指出,在罗清泉任内,通过“两圈一带”建设,湖北主要的经济发展优势全部涵盖,全省每个城市均有了自己定位,呈集团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湖北省委一位官员透露,“现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无论在投资还是发展上,速度均超过武汉城市圈。”
“罗清泉的从政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湖北的区域政经变化史。”湖北省委党校一位教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