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罗氏好家风】之六:广州市黄埔横沙罗氏---理学传承、书香门第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5-23 20:31:45
到黄埔区不去横沙大街走走,你就不知道广州人有多重视读书。到了横沙大街不去罗氏大宗祠走走,你就体会不到流年岁月酿成的美酒,时光愈久,愈加馨香。横沙以罗氏聚居,为当地望族。书香街在横沙村南部,260多米的街道,这里藏有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53家私塾 、祠堂,街道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书香街。古街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光绪年间。除了私塾和祠堂,书香街还大致保留了古时风貌的巷和里,包括“长春巷”、“德福里”、“朝阳里”和“仁寿里”等等。现在“书香文化节”定期在这里举行。
农历正月廿四(3月14日)是广州市黄埔区横沙社区重要传统节日——“横沙会”的庆典日。昨日,庆典在横沙书香街文化广场举行,醒狮巡游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在中午举行的千叟宴更是吸引了近千名老人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长者已有101岁,祠堂里摆了两百多桌的盛宴。2009年,“横沙会”被确定为广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其起源自清朝,是横沙当地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庆典当天,横沙醒狮队清晨就整装出发,走街串巷,向邻里、商铺和企业舞狮采青,预示吉祥如意、财源广进。此外,包制角棕赠亲友等丰富的民俗文化表演也吸引了众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
建筑——简朴大气古色古香
罗氏是黄埔村里四大姓氏之一。但凡家族的大祠堂前,都会有一个大水塘。横沙的罗氏大宗祠同样如此。沿着横沙大街走几分钟,就会看到一个大水塘,你的眼界会一下子开阔起来。水塘对面就是罗氏大宗祠。
祠堂外面一般都一派宁静,里面就不一样了。不少老人会围坐一起,下棋的下棋,喝茶聊天的喝茶聊天。如果是节假日比如端午节乞巧节,就更热闹了。罗氏大宗祠坐西朝东,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今三百多年。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整间祠堂简朴又大气,古色古香。祠堂首进头门阔三间深两间,建筑面积106.43平方米。前廊有三步梁,梁上驼峰、斗栱刻有浮雕及花卉纹饰。后堂设木制神龛,内挂南迁罗氏始祖罗贵及其两位夫人的画像。
祠堂大门分高、矮门,两侧置有石门枕及石鼓。门两侧挂有对联,上为“展鸟梦之词章文成锦绣”,下为“绍龟山之道学理致精微”,落款“辛未科联捷进士门后学麦药拜题”。族人介绍,此对联讲述了两位罗氏族人——罗含和罗丛彦的故事。罗含是东晋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上联讲的是他少年时曾梦见一只五彩鸟飞入口中,从此文思日进。下联讲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罗丛彦。罗从彦是宋明时期闽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上接程颢、程颐、杨时,下传李侗、朱熹,是闽学的奠基人之一。杨时是著名的理学家,晚年隐居龟山,故称龟山先生,曾以程门立雪求道被传为千古佳话。罗丛彦是龟山先生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龟山先生的学问,即“龟山之道”。
迁居——俨然书生与白富美的故事
横沙罗氏族谱记载,罗氏远祖罗贵,讳以达,字天爵,号琴轩,宋南雄府贡生,宋绍兴元年(1131)度宗咸淳九年,因避苏妃之难,组织97家33姓南迁,从南雄府始兴郡迁广东新会。其子孙后又迁居车陂永泰市。宋末元初,罗贵的曾孙罗维清从车陂迁入横沙,娶何氏。罗维清娶了何氏女后,何氏父亲将20亩奁田送给女儿作为嫁妆。从此,罗维清和何氏一起耕种、生活,横沙村的罗氏人逐渐繁衍兴旺。看上去,很像是一个落难书生娶了个白富美的故事。据了解,现时罗姓人是该地最大的一个姓氏,大概有4000多人,另有子孙后裔散居于别地。
现今——文翰书香依旧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何蕊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