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易凤葵:心随岁月 情注笔端—喜读罗军政先生诗文集《古巷凭栏》
作者:剑宇整理 更新时间:2020-10-23 11:49:26
心随岁月 情注笔端——喜读罗军政先生诗文集《古巷凭栏》
易凤葵近照
(作者简介:易凤葵,宁乡市巷子口人,著名文史作家。曾任宁乡县副县长、长沙市市委副秘书长、刘少奇纪念馆馆长等职。)
庚子抗疫,每日居家,在寂寞和压抑中,期待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在柔情般的暖风中,我还收到了另一份惊喜:宁乡十中老校长、名老教师、文史专家罗军政先生的诗文集《古巷凭栏》。这是一本充满墨香的新书,也是一份难得的友情厚礼,使人激动、振奋,更使人容易勾起对往日的回忆,而重温人生的青壮之旅。
罗军政先生新著《古巷凭栏》
我和军政先生都是迎着新中国曙光出生的同龄人,是老乡亲和老校友。拜读他的大作,这些文字,既熟悉又新鲜,使我爱不释手,一睹为快。从内容方面来看,他叙述的史事都是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很有社会意义。军政对待历史的态度严谨认真,对一件史事,不是了解个大概即收场,而是努力探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再动笔。比如,书中佳作《献宝台史话》,对今天这块仅存地名和一口古井的人文胜地,他以历史考察为依据,把献宝台 800 余年间先人活动的历史足迹作了非常清晰的叙述。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宁乡县委县政府先后在这里创办了巷子口完小、巷子口中学和宁乡十中。
通过严谨而生动的文化考察,他的文章激励当代学子们更加珍爱这块神奇的文化热土,更加珍惜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以致像我这样的年长“学子”在离开母校数十年后,仍初心不改,思母校如思母亲,“回首总依依”。
军政为文述史,不但注重搞清史脉,而且注重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比如,对我俩这个年龄段出生的人,共同亲历的一些重大史事而写的回忆;又比如,对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发生在宁乡的某些具体事件的史料,等等,他都作了认真的史料征集和分析,并整理成文。其中有:《修建黄材水库往事追忆》《远去的“票证时代”》《解放初期的“扫盲”故事》《大炼钢铁运动拾零》《沩山“量具之乡”的传奇》《活跃在西部山区的宁沩剧团》等等,这些文章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父辈们的艰辛、年轻人经受的锻炼,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掩卷沉思,思绪奔涌,怎能不使人感到新鲜和耐读!书中还收录了由军政执笔撰写在《沩山春秋》一书中的某些篇章。《沩山春秋》对自唐代以来,发生在沩山地区(古称“沩源里”)的大量的人文活动,作了最为原始和较为客观的记载和汇编,这些史料正在成为宁乡多个乡镇地域读本和民间读本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军政是这本书的主要编纂者和作者之一,而他对自己在这本书中发挥的作用几乎只字不提,这正是军政从教为文数十年的风范之处。
罗军政先生和《沩山春秋》一书编委会成员合影
军政写某件史事,善于站在历史高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并注意站在人类文明的多个维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努力探索,写出历史的经过和真相,以达到追寻先辈,昭示当代,启迪后人的目的。军政著书,他努力为人民而写,为家乡父老而写,为启迪后人而写,为抒发自己的家国豪情而写。他的文章,立意鲜明,主题突出,叙述生动,使人读后有收获感、新鲜感、历史感、使命感。
心随岁月走,情注笔端尖。军政的诗文绝大部份是他从教育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步入老年后写成的。他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劳了一辈子,从当教师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师生们评价他是宁乡十中名师之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视学子如儿女,爱才惜才育才是他四十多年如一日的家国情怀。对成绩平平者舍得花时间辅导,促其进步,促其成才;对成绩佼佼者寄予厚望,加大压力,从严辅导,促成大器。为国为民输送人才,正是他从教人生的不懈追求。
军政文如其人,他的诗文就像他为人为师一样,诚朴、执着、求真、尚美。无论是育人传授知识于弟子,还是写诗著文发表于网络和报刋,他始终坚持以生活真实为依据,以求真求是为目标,以文笔简洁生动为追求。他既写散文,也写小说,平时特别注重素材积累,写出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军政待人处事重情讲理,凡事从不隐瞒观点,不合情理的事绝不随声附和,但又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军政工作和生活在沩源山乡,对乡土有一份特别的情愫。他喜爱古典诗词,熟读唐诗宋词,特别喜爱毛泽东诗词。这样,当新时代的新生活激励他的创作才情象火山一样喷发的时候,便有好诗好词好联问世。
作为新时代的老党员,军政的红色情怀是那样纯真和诚朴,他这样表达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如颂毛主席的词《临江仙.北京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吞吐九州风雨,统领百万神兵,天南地北摆战场。改写千秋史,笔下有雷声。
谁信斯人作古,殿堂养息凝神,身后四卷有雄文。前来瞻仰者,厅外列长龙。
如颂扬周总理的词《临江仙.南京瞻仰周恩来故居》:
胸怀洒洒才气,身系世纪风云,漫卷硝烟整乾坤。几多兴衰事,卷袖救危亡。
神州巨星陨落,腸断北国南疆,十里长街哭英魂。悲恸天下者,古今有几人?
军政常说自己是少奇主席的故乡人,对伟人的怀念常存伤痛,盛世不能忘记他的丰功伟绩,有《江城子.刘少奇诞辰 100 周年感怀》为证:
怜公何事起悲伤?下红墙,费思量,身陷囹圄,总是不吭声。最是凄凉肠断处,死无亲,葬无名。
一身正气贯长空,唤英灵,泣鬼神。妖雾残云,怎奈日月光。尧日舜天歌盛世,庆华诞,慰忠魂。
军政以《浪淘沙.巷子口网形山(古称屏山)易祓墓》一词,追念诞生在自己乡土上的宋代状元、礼部尚书易祓:
屏山别有天,烟雨成帘,尚书含笑抱云眠。撒布甘霖滋万物,草木皆仙。
紫雾绕山前,往事如烟,识山楼畔话当年。烟雨牵来多少梦,气象万千。
生活中的军政,他的才情和友情结合得那样完美,充满诗情画意,当同事卢成咏先生远赴西藏支教,他特邀卢老师同登家乡的名山扶王山,把酒临风,以词作《江城子.为卢成咏赴西藏壮行》话别。他将这种浓烈的友情抒发在诗词中,别有一番情趣:
仲夏时节上扶王,陪卢君,攀云峰。楚地南天,何处不销魂。记否屏山烟雨夜,黄澄酒,入豪肠。
天下为家去远方,路长长,又何妨。西出唐蕃,处处是家乡。拉萨城头敲晓月,男儿梦,壮八方。
军政作为父亲,对儿女的培育极具家国情怀,他以《浪淘沙.尚真赴美攻慱》一词,表达对远赴海外深造和发展的儿子寄予厚望:
日暮苍山远,月淡星稀。少年奇志又腾飞。潇潇洒洒展双翅,直上云天。
无须话别离,万里情牵。天下何处不家园。面向未来闯世界,再度夺魁。
诗言志。古往今来,一切有文化情怀的人士都喜欢以诗明志,以诗论理,以诗寄情,军政正是以这种儒雅展示自己的人生风采。请读他的《古稀咏怀》一诗:
栖身度日所求何,万事随缘学贯休。爱读南山清丽句,常描北岭古苍虬。不从名利敷脂粉,启向时风拜下流。我自高吟尘氛外,素心一瓣展清秋。
军政还热爱书法,喜欢绘画、写生。总之,军政兴趣广泛,他的作品自然、流畅、有意境、有韵味,深受朋友们的喜欢,读者可以从这本诗文集中获得新知并得到美的享受。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眨眼之间,我和军政都成“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人临夕阳之暮,最重晚情之光,这是一种幸福和追求。军政的这些诗文正是余热生辉的美好写照,何乐而不为,何为而不成呢,希望有更多的老同志和年轻朋友尽快读到这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