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罗氏文艺

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罗氏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罗氏文艺

金山房.友亨公传

作者:罗智辉夫妇 更新时间:2015-09-15 18:08:14

   祖父罗友享,字光德,行七,出生时,太祖父四十九岁。太祖父,清政府“蓝翎守备”,中年得子,视如掌上珠,不料好景不长,祖父五岁那年,太祖父去世,祖父随母下堂,过了两年,祖父到本家堂兄罗梅馥家放牛赚饭吃,从此,七岁的祖父,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好在罗梅馥待祖父不错,苦也好,累也罢,祖父在罗梅馥家中慢慢长大。

公元1918年,24岁的祖父与18岁的祖母钟氏结婚。婚后祖父祖母仍居住在罗梅馥家中,之后罗梅馥的儿子罗明刚接替了祖业,罗明刚虽比祖父小八岁,但非常信任祖父,家中大小事情都交由祖父管理,就这样,没有读过一天书的祖父成了罗明刚家中最信任的长工了。眼看日子越来越好,不幸祖母在生下我父后因病去世,留下了五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我父才八个月,祖父历尽艰辛,把幼儿抚养成人。

祖父性本忠厚,在罗明刚家中居住47年,对罗明刚父子的忠厚,更胜他人,祖父的三女儿,因为卖了罗明刚家五升大米,其实罗明刚并没有过多的责怪,但祖父知道了,对三女儿一顿暴打,那顿暴打,居然让十岁的三女儿选择了跳塘自尽。“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说,三姐死的那天晚上,祖父睡在床上叹了很久的气……

在那个年代,祖父也是重男轻女的,四个女儿,三女儿殇,大女十三岁结婚,二女、四女,十二岁就嫁与他人,但对于我的父亲,年稍长则送其读书,直至完小毕业。1947年,更以八百大洋的价格买下杨姓地主家的廖家滩大屋,准备为我父日后成家居住。

解放后,罗明刚家里住进了军管会工作人员,仍住在罗明刚家里的我父一时竟不知祖父跑到哪里去了,直到三个月后的一天,我父到他大姐家里才发现,祖父因为害怕连累,躲藏在他大女儿家又黑又矮的草楼上,站不能伸腰,睡不能伸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十七岁的我父,参军上了朝鲜战场。儿子的离开,让本来不善言词的祖父,更加沉默了。就算有着光荣军属的身份,但在“唯成分论”的年代,属于“地富反坏右”之列的祖父,被别人追着骂“狗腿子”(因为在罗明刚家中做长工,被人称为“狗腿子照片就是在那个煤窑的证件照片。直到儿子终于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又娶了当地副乡长的女儿做媳妇,祖父才得以回来与家人团聚。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变故,或许是我父从朝鲜战场回来不久后又去了株洲工作,尽管孙儿绕膝,但儿子不在身边,祖父仍是很沉默的,几乎不与别人有任何交流。对于祖父,我的印象不是太深刻了,只记得祖父带我去摘过南瓜,还记得祖父带我去菜地浇水,祖父在浇水,我在池塘边玩耍,结果不小心掉到塘里去了,是祖父把我拉上来的。年老的祖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去相邻的肉食站捡猪脑髓回来做给我们吃,多少年过去了,我仍记得当年猪脑髓的味道,现在想来,普通的猪脑髓,甚至别人不要了的猪脑髓,在那样的年代,祖父以他的方式在痛爱着自己的孙儿。

公元1972年6月,历尽沧桑的祖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晃祖父去世四十多年了,父亲也老了,常与我们说起祖父,“子欲养而亲不待”,抚躬自问,难以释怀。兹值建宇宗亲组织族修谱牒,特以拙劣之笔,表其梗概,以志不忘。”),日子并不好过,这时候,祖父又躲了起来,这次是躲到远在郴洲的一个煤矿挖煤去了,五十多岁的祖父,体力已大不如从前,却不得不委身于那个低矮的煤窑。祖父现在留下来的唯一一张

         金山房起(宜)字辈  孙智辉 孙媳夏祥云 谨撰

 

 

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电话:0731-87819123QQ群:222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