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中共百年华诞和中华罗氏之五十四:罗成德—开国少将中的省府主席
作者: 更新时间:2021-11-18 14:27:45
罗成德(1909年-1990年),开国少将,曾用名罗原之,陕西省延安县罗家湾人。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常委、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辽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热河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教书为名担任中共延川区委交通员、宣传委员,其间曾组织地方游击队任政治指导员。1935年夏,任延川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3月,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1937年7月任鄜县抗日救国会副主任、主任。1938年3月任中共鄜县县委书记兼县长。1941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专员兼城防副司令员,1942年,毛泽东为之题词:“不怕困难”。1946年春,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热河省主席。
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国务院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邯郸市副市长、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9月23日在石家庄市逝世,终年81岁。
罗成德是从陕北走出的开国少将,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作出了积极贡献。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为罗成德专门题词“不怕困难”,以表彰他的工作业绩。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封锁,边区处于极端困难境地。1941年2月,罗成德到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工作。三边地区本来就是不毛之地,加之又遭遇少有的大旱,可谓雪上加霜。作为三边分区专员的罗成德,组织发动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开荒种地,特别是组织定边盐池扩大生产和对外贸易,对解决边区财政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盐池产盐,可以换回三边军民的粮草和生活必需品,这对于巩固陕甘宁边区政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于是三边政府成立了“盐业中心局”,由罗成德担任打盐、运盐、销盐的总指挥。当时打盐的方法是,首先挖一个很大的盐池子,注进水,十几天以后就会结晶出盐层。如果天气晴,结晶的盐颗粒就会更大一些。罗成德不断前去检查打盐的工作,亲自蹲点,哪儿有问题就到哪儿去,直到解决为止。三边政府动员了老百姓的大批毛驴、牛、马、骆驼来充任运输工具。盐打好以后,装包由牲口驮上,运到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出售。这支队伍巧妙地周旋于敌占区,换回大批粮食、布匹和棉花,解决了三边军民的吃、穿、用的问题。仅两年多的时间,粮食生产、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食盐的产销为边区政府奠定了经济基础,军队吃粮有了保障,百姓生活也得以改善。
为了给领导干部树立先进典型和学会领导经济工作,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对王震、习仲勋、马文瑞和罗成德等22位成绩卓著,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给予奖励,同日,毛泽东一一为他们在奖状上题词鼓励。毛泽东给罗成德的题词为“不怕困难”。1945年,罗成德光荣当选党的七大代表。
“政委老大爷”
1947年12月,罗成德任热河省政府副主席,次年2月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由于军务、政务较重,罗成德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失眠症困扰着他,并且时常犯胃病,但他仍然跟干部战士们一起吃大灶。当时他才39岁,但看上去有50多岁的样子,老乡们常叫他“政委老大爷”。
1948年12月,罗成德任辽西省政府主席,次年4月,任热河省政府主席。在党的领导下,他带领群众不仅完成了新区土改和2/3老区颁发土地执照的工作,同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粮食、牲畜,政治上得到了翻身,热烈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军。这一时期,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的组织领导者之一,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后勤组织工作。
受命抗美援朝后勤保障
1952年9月,党中央调罗成德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东北军区主要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后勤保障,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9月15日,罗成德进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并奉命负责国内抗美援朝物资筹集并运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集中大兵团连续作战,战争物资消耗之大,前所未有。罗成德为东北军区的后勤建设,为做好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罗成德曾说,“我们能有今天,不知是用多少同志的生命换来的,我是幸存者,我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要用活下来的生命为人民多做点什么”。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开国少将罗成德的情怀。(王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