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豫章罗氏始祖罗珠墓地
作者: 更新时间:2015-08-19 16:34:53
豫章罗氏始祖 汉相大司农 罗珠
“姓缘罗国、郡定豫章”。豫章郡是罗姓的郡望。罗国传到24世时被楚国所灭,子孙四处迁徙,41世罗珠迁往豫章,成为豫章罗氏一世祖。民国学者罗元鲲就持这种说法,称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
罗珠公,原籍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东乡绳江。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他是罗君用的次子,罗姓得姓始祖郐公四十一世孙。自幼在今长沙罗汉峰读书。现在,罗汉峰上还有一处名曰罗汉尖,相传就是罗珠公读书的地方。罗珠长大以后,与张良、萧何等人关系很好,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罗珠也被征为朝廷官员,在任期间,罗珠清正廉明,为人正直,关心民情,深得民心。但得民心的同时,因为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罗珠被奸臣所忌恨,一直遭到排挤。后来,罗珠公奉命出守九江(江西府名),开始了他在豫章(江西南昌府)的生活。他在庭前种植了许多的松柏,以表示自己的节操。相传,罗汉柏、罗汉松,都是因此而得名。
罗珠公从湖南长沙迁到豫章西山之后,在此筑城,名曰豫章城,豫章郡的名号由此而来。罗珠公在此定居下来,为罗氏开创深厚的基业打下了基础。
汉高祖后(吕雉)戊午年,为避诸吕之乱,珠公请辞告归,从此隐居于洪崖山巅(今罗汉坛),结草为庐,自谓效张子房为赤松之游,吾今为洪奎之游,后称洪崖先生。汉景帝丙戌年九月,罗珠逝世,年九十一,葬于江西新建县太平乡西山大岭山巅。明堂左水到右,四季长流不息。数年来高冢隆然,丰碑屹立,诚可敬也。墓碑为东汉永兴二年甲午年正月十五日八世孙大尉叶,字立成立碑。
现修复一新的位于江西南昌梅岭的罗珠墓
罗珠得后代在豫繁衍发展,开枝散叶,渐成大族,后裔中不断迁往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发展为中国第二十位的大姓。但都把豫章堂为嫡传正祠。千百年来,豫章一脉名人辈出,往上追溯,都是豫章一脉。
《柏林谱》中《汉相大农令画像及简述》保留的原有记载:
“罗珠,字怀汉,长沙人,秦武陵令君用子,仕汉高祖为治粟内史。奉命守九江郡。因郡人张交献地,遂与灌婴侯筑城,环十里闢六门,告成,遂居豫章沟。宏才钜略,智识超群,督运粮饷,静洗秦暴奸党。灌侯时奏起为参军知政,节制诸镇,官拜相国大司农令,赋税宽平,国用优给。至惠帝时,以直道不容,出守九江,民亟趋之。(汉惠帝)七年(前187)避诸吕之乱,遂隐西山洪崖,托蹟仙游,结草为庐,上友洪崖异人,乐禽彘(zhi,猪),王公不得臣。植罗汉柏罗汉茶遗洪洞,迄今诵之。卒隐不起,自称罗汉,亦不忍忘汉之意。殁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寿九十。”
二、全国通谱字派
罗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22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预计人口数约有1000余万。罗姓还遍布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罗氏后裔世代繁衍枝繁叶茂,尽管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尽管他们迁徙到域外番邦世界各地;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无论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散居各地的罗氏后裔,都坚定地认准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之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之祖。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千百年来,民间世代流传“天下罗家无二派”的名言。自罗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严谨有序,至今已有70余代。
江西老字派:珠公四十三世罗盛得,为南宋高宗时吏部侍郎,重修《罗氏大成谱》,订江西四十字派,载谱详明。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
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
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清康熙。修大成谱续新派云;
忠孝传鸿烈。芳名振豫章。
历朝荣显位。百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
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