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罗氏文艺

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罗氏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罗氏文艺

罗建宇 名楼 书声 家国

作者:罗建宇 更新时间:2016-08-05 17:47:34

楼   书声   家国 

         —— ——花明楼走笔

作者建宇 

    浩瀚辉煌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众多名城,如镶嵌在九州大地的颗颗珍珠,溢彩流光。风云传奇的漫长岁月也诞生了无数名人,似历史长河的闪闪明星,璀璨夺目。文化是城市灵魂,历史由文化记载和见证,名城因文化而厚重悠远。名人则是地方名片,名人得家乡水土滋养而对故土情深难舍,城市也因名人而荣光倍增。花明楼——一个湘中小镇,这方土地人文底蕴深厚独特,养育了一个伟大人物——刘少奇,花明楼因此而名闻天下。

  名  楼

  宁乡,千年古邑,三湘名县,历来有上、中、下宁乡之说。花明楼地处下宁乡,原本不是地名,而是杨林桥的一介小楼。据传“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初叫“花门楼”,后取南宋诗人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境,定名“花明楼”。当地在清朝曾属石潭五都,民国改叫芳储乡,新中国建立后花明楼才为乡名。花明楼的小楼却因岁月沧桑早已损毁。所谓“齐子书声今不见,花明无楼几十秋”。之后,花明楼人借刘少奇百年寿诞,重修古楼。楼高五层,古色古香,巍巍而立于白鹤岭上。修养亭廊、万德宝鼎、一叶小湖与之欣然相衬,景色十分秀美。如今游人如织,已是江南文化名楼。

花明楼和一叶湖

  楼南向有群山叠嶂,起伏绵延,独两峰耸立,岭势如雌雄双狮昂头并卧,山峦俊秀,气势威武,故山名:双狮岭。岭上古木参天,山泉奔涌,莺啼幽谷。岭下靳江水碧如玉,甘甜可口,清澈见底,似一泓玉带蜿蜒狮岭而去。山腰有仲泰公庙,为当地人祈福之所,香火缭绕不绝。山下盛产烟煤,清溪煤矿盛极一时,矿工周达武弃担行伍,征战南北,成为一代湘军名将。岭西南有靳水陶氏繁衍生息,至明末有一子孙名汝鼐,诗、文、书法出类拔萃,世称“楚陶三绝”。官任翰林院检讨,因明亡不仕满清,削发为僧,号“忍头陀”,归隐沩山。密印寺山门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便是陶汝鼐所作,写就了沩山的千古人文。靳水上游还有一平川,地名:朱石桥,杨氏为望族。清末,出身书香门第的杨世焯工花鸟、人物,成为国画大师,杨后将世居的“邑中第一大户”——大夫堂庄园改为刺绣馆,并广收门徒,传授刺艺,发扬湘绣,其子弟杨佩珍、杨应修都成为湘绣国画大家。《长沙市志》称“湘绣之驰名中外,实世焯倡之”。

  双狮岭自古为宁乡一大名胜,《嘉庆县志》曾记载:“两山相对如狻猊,大者轩舞,小者蹲伏”。辛亥元老、县人周恢初清末曾登岭赋诗,描述了狮岭风情:

  靳江流日夜,狮岭插云天。

  岭下滚乌金,江中走木船。

  双狮岭不叫山,乃是衡山余脉;岭虽不高,周边却英才辈出。岭北有一船型盆地,地名南塘,刘氏聚族而居。南塘刘氏宗祠南向狮岭,现已是镇属中学。校内绿树葱葱,刘少奇少时在此幼读启蒙,常来祭拜先祖。刘之后,后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欧阳钦、著名导弹专家肖金友将军、著名西沙海战英雄肖德万将军等都是出生在双狮岭下、靳水河边。美学大师李泽厚、党史权威龚育之、民族宗教名家叶小文、教育大家成文山、书画名师杨应修等或在花明求学、或以花明为故土,后勤奋耕耘成为学术泰斗,一生情系花明楼。

  而楼下还有一处山水,水曲依山,山环伴水,天然一副“山水太极图”,更为花明楼增添了几许神奇。如今国家领袖和各界名流纷至沓来,对少奇高山仰止,瞻故居,登斯楼,眺远景,在感怀柳暗花明、岁月浩荡之时,更赞叹此地山川秀美、地灵人杰。诗人谭仲池在赞美楼之雄奇之余,亦叹曰:思民亲民爱民为民,乃浩政之道;立言立德立功,乃经世之本。

花明楼上远眺双狮岭

  书  声

  花明楼北五百米亦有山峰矗立,似猛狮回头,因名狮顾岭,岭南“山往东迤,形似帷裳,地名裳山”,乃袁名曜故里,即今日常山。说起袁,就自然念起他和弟子张中阶合撰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联至今悬挂于花明楼东边百里之外的岳麓书院大门,已成为湖湘文化的辉煌象征。

  袁名曜,号岘冈先生,清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乡人尊称“袁翰林”。《宁乡民国县志》载:嘉庆九年二月,帝幸翰林院,赐宴于稽古论思堂。袁善诗文,与嘉庆赋诗吟联,名噪一时。清代名臣、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评点袁名曜:“其人气纵横,不可一世”。袁因母逝回乡,后聘任岳麓书院山长,自此长居麓山,一生传道授业,为湖南培养大批“经世致用”之才,其中翘楚有魏源、罗绕典等,开创湖湘文化之中兴。袁名曜先寝卧长沙麓山,后归葬故宅后龙团山,今尚存其墓,两百余年来祭扫者不绝。袁故里山水依然,立毕赐塘前,好似有岳麓书院朗朗书声隐约传来耳边:“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袁名曜在传播湖湘文化之时,也培育了家乡这方土地的人文底蕴。六十年后,裳山以南四华里炭子冲的刘家老屋里诞生了一个“九满伢子”,即后来的刘少奇。少奇谱名绍选,经私塾朱先生取“姜太公钓璜于渭水巧遇文王”之意为其取名为渭璜。自幼好读,书不释手,满腹经纶,人称“刘九书柜”,其“迷书烧鞋”的故事在家乡仍广流传。l913年春,刘已考入县城玉潭高小,在校门前栽树时,他吟诗一首:小树两边栽,浓荫绿上阶,他年成大树,必是栋梁材”。后游南门,又写道:

南门桥上双铁牛,瞪眼竖角望河州。

狂风吹来毛不动,暴雨淋时汗竟流。

青草遍地常闭口,金鞭抽身岂回头。

牧童空有绳和索,昂首江边孰敢收”

少奇一生虽才华横溢,但留世诗词很少。这两首少年诗既表露了担当栋梁、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也展现了忠于信念,独善其身的铮铮傲骨。

  狮顾岭西南有靳江中学,现为宁乡四中,为辛亥元老周震鳞、鲁荡平等创立。周以培育三湘子弟为荣,曾为徐特立师,深受毛泽东敬仰。开国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周震鳞,请恩师徐特立及刘少奇、李济深、章士钊等乡人故友作陪,尊称周为“祖师爷”,成为伟人尊师重教之美谈。抗日国难之时,各地学子云集,龚育之、李泽厚、成文山及后为著名数学家、吉林大学校长的伍卓群等都在此就读。成文山任湖南大学校长时,重开岳麓书院,将其融入湖南大学,恢复了千年学府的朗朗书声,也算是不负袁名曜山长等前辈了。李先生晚年所作《杂著》,专题回忆起花明楼的读书交友时光。龚任中宣部副部长后也几次重访母校,感伤国难战火岁月,追思校园美好生活,在《龚育之自述》中深情记载。“湖南学堂,宁乡为盛”。创立已百年的的靳江中学,今日愈加兴盛,正传承先人之志,为国家精心育才,桃李已满天下。

原靳江中学,今日省重点中学---宁乡四中

奇美园

家  国

      花明楼自古虽不是通衢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然境内有石道有靳水,亦是周边乡人走亲访友、读书经商必走之路。有学者研究,靳江本叫建江,因流经楚国权臣靳尚墓前,先贤偏改恶名,意为警醒,期楚靳尽出忠义之才。靳江自湘乡东来,流经花明楼全境,有石板水从芙蓉寨源流而下与之汇聚,地曰双江口。旧时有码头,为靳江宁乡第一埠,繁荣一时,至今靳江古桥边仍有李家老屋和沿河店铺,见证山河岁月。后有乐善乡绅募资捐田,设“达康路局”,铺修麻石道于双狮岭下,左走麻山上宁乡,右去道林下长沙。刘少奇去县城读书,赴省城求学,水道山路都留下其英俊少年身影。

岳麓山上的齐学启将军墓

  石板水上游十余里有云雾山,山下毛塘齐氏为育风水,引石板水绕其屋。二十世纪元年,齐家诞生了一名杰出人物——齐学启。学启父名齐璜,自幼饱读诗书,诗词歌赋,名冠乡梓。曾掌教县城玉潭书院,参加创立宁乡师范,刘少奇、谢觉哉皆为其学生。齐学启日后成为抗日名将、其妹齐新成为湖南儿童教育名家,姊妹二人与父亲一道被称为“齐家三杰”。尤其是齐学启身负家国重托,精忠抗日,以身殉国,壮举感天动地。齐小刘少奇两岁,得父悉心培育,少小志向报国,终考入清华大学,后与同为抗日名将的同学孙立人负笈美国留学,因不堪洋人歧视,改考读美国军校,回国后掷笔从戎,投身抗日,奋战淞沪后,两人又并肩赴缅甸作战,激励将士:男儿生兮不成名,死当葬蛮夷域中!后齐不幸被俘,宁死不屈,热血洒边陲,被誉为“现代文天祥”。冯玉祥将军诗赞曰:“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后齐公葬麓山,孙立人将军亲自为其择地修坟,扶柩执绋,撰写悼联:

  九载同窗,同笔砚,同起居,情逾手足。彪勋震蛮域,威名扬明宇,君酬壮志,功垂青史,湘水湘云存浩气。

  十年共事,共生死,共患难,待若股肱。杀身惊天地,成功泣鬼神,我迎忠骨,泪洒红叶,秋风秋雨悼忠魂。

  1989年,孙将军以90高龄重修齐墓,又亲自撰书《重修齐学启将军墓园记》,不久便舍寿往生,与兄弟相见于天堂。同生死的孙齐情义令世人感赞,留下了一段中华英雄佳话!

  而同时同里的刘少奇,1921年离开家乡追寻救国救民之路,从军为政、治党治国,成就彪炳千秋的历史巨人。至1961年再回家乡时已是40年弹指挥间,虽贵为国家元首,却时适国家凋敝,没有丝毫衣锦还乡的荣耀和气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回京之后,直言中央,扭转危局。刘少奇一生忧国忧民,“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读书人的家国情怀深入骨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印记心中,“长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最终为国为民谱写了豪情而悲壮的史诗。然世人曰:做人常怀修身律己、宽仁诚敬之心,必业有所成,人被敬仰;为官常思关爱百姓,造福一方,定为民所爱,青史流芳矣!

 

1961年刘少奇回花明楼时看望姐姐。


  “忠魂已为国家尽,奇美方才始恋乡”。若干年后,少奇和夫人王光美魂归故里,家乡人给了他一个乡人的最高礼遇,少奇也了却了一个凡人心愿,成为归乡的游子。

  六十年风雨岁月如金流过,新中国早已进入第二轮甲子。中国梦成为感召百年民族复兴的旗帜,成为亿万国人家国情怀的诗意表达,成为引领中国巨轮浩浩向前的灯塔。如今,花明楼人正继承先贤美德,谱写当代传奇!长(沙)韶(山)娄(底)高速从炭子冲旁横贯而过,花明楼不再是曾经的偏隅小镇,一幅山水旅游新区、繁华省会卫星城的美丽画卷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后记: 2013年,少奇115周年寿诞之年,花明楼人抢抓机遇,奋勇开拓,铺大道,修环线,通高速,面貌日新月异。作为乡人的我为之欣喜,遂以花明楼历史人文为主线,以名楼、书声、家国为主题,真情讲述刘少奇、齐学启、袁名曜等花明名人故事,全面描画花明楼、双狮岭、靳江河等山水风情,意在让世人全新认识花明楼,让乡人更加了解花明楼。

 本文发表于 2014-05-05 《今日宁乡》和6月27日《湖南工人报》,请勿随意刊用! 

刊载在《湖南工人日报》的本文
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hngrb/2014_06/27/GR0601.htm

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电话:0731-87819123QQ群:222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