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家族动态

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家族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家族动态

央媒聚焦重磅报道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宗亲

作者: 更新时间:2018-10-17 15:30:37

    近期,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等央媒聚焦重磅报道:服务瑶乡的江华县委书记、宁乡罗氏宗亲罗建华。



【央媒:经济日报看湖南】“实体江华”红胜火_湖南频道_红网 http://hn.rednet.cn/c/2018/10/17/4752425.htm


【央媒:中青报看湖南】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变“短板”为“样板”_湖南频道_红网 http://hn.rednet.cn/c/2018/10/16/4751771.htm


服务瑶乡的县委书记

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题:服务瑶乡的县委书记罗建华:躬身奏出脱贫的“瑶族舞曲”

新华社记者 陈文广、柳王敏

听取招商情况汇报、部署扶贫工作、批阅文件、写学习心得……深夜时分,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罗建华的办公室,总是灯光不灭。这是罗建华的工作“常态”。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这个位于湖南省西南山区的偏远贫困县,短短数年创造了后发赶超的“江华速度”,获得许多国家级、省级荣誉;过去被称为“省尾”的江华,成了不少地方学习、取经的对象。

产业强县:优化环境吸引企业

江华位于南岭北麓,向以贫困闻名,产业基础薄弱。2011年4月,罗建华上任江华县委书记。

“江华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要立足当地实际。”罗建华提出“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力图打造优质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吸引企业落户。

2017年6月,在广东经营了10余年的贵德集团将企业整厂搬迁到江华,从设计规划到最后建成投产,仅仅用了150天。“企业生长需要好的环境,江华的干部是真心为我们企业服务。”贵德集团董事长喻贵说,“县里的干部周末都不休息,尤其是罗书记,以他的真诚、务实打动了我。”

记者了解到,江华县紧抓机遇,以环保、安全、效益为准入门槛推进招商引资,在短短几年时间,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达7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建成了“百亿园区”,形成了一批沿海企业集群式入驻的现象。

江华县域经济得以高速发展。2017年,全县完成GDP113亿余元,是2012年的1.77倍,年均增幅10.6%;财政总收入11.49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幅18.1%……自2012年以来,江华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排名永州市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罗建华作为“班长”的带头苦干。江华县县长龙飞凤说,罗书记敢作为,做表率,造就了从带着队伍干、推着队伍干,到现在干部齐心协力一起干的奋进作为新局面。

担当作为:盘活资源迎难而上

受传统“老少边穷”观念影响,一开始,江华很多干部群众对发展的信心不足。“书记刚上任问,江华有什么优势,有哪些特产,我们都回答不上来。”江华县一名干部坦言。

“贫穷不是落后地区的代名词,反而要加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罗建华首先从破解干部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入手,引导他们坚定发展信心,拓宽发展思路。

江华县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罗建华提出实施“生态立县”的构想。他经常亲自带队深入峡谷、陡崖,摸清实情,掌握家底,力求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盘活旅游资源。

位于江华境内的涔天河水库,地处湘江上游,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初的设计规模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要。2012年起,涔天河水库开始扩建,涉及近3万移民。

针对移民群众不愿出县安置、不愿分散安置等诉求,罗建华表示要尊重移民意愿,遵循移民规律,反复征求基层意见,及时调整移民安置方案。“这几年的春节,都是罗书记带我们去移民家拜访。”江华县常务副县长艾克海说,通过反复做工作,如今库区移民基本上得到了妥善安置。

“干部要敢担当敢负责,不能遇到矛盾不触碰,碰到难事绕着走。只有少待办公室,多到基层去,迎难而上,才能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罗建华说。

心系百姓:坚守一线志在小康

江华县从2001开始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共识别贫困人口10.4万人,占江华人口总数的约五分之一;全县52万人,瑶族人口34万,且不少居住大山,脱贫任务艰巨。

任职江华县委书记时,罗建华年近五十,对他能否在边远的贫困地区坚守,真正带领群众脱贫,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54岁的孟文飘是库区移民,曾经生活困难。罗书记经常去他家,还热心给他和家人介绍工作,如今,一家人住进了大圩镇崇江小区敞亮的新房,自己在家附近一家木器厂上班,生活越来越好了。

为了解决好包括库区移民在内的众多贫困户就业、增收难题,除了引进规模企业进园区,江华还探索小微企业进乡村和农业产业建基地,把就业岗位送到村里,帮助老百姓在当地就业。目前,江华县在各乡村开办了40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众多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这些年,很多百姓摘掉了贫困帽子,但全县还有3.2万人没有脱贫,这是一块‘硬骨头’。”罗建华表示,自己将带领全县干部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更加努力工作,让瑶乡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踏遍瑶山村村寨寨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7日 龙军

原标题:踏遍瑶山村村寨寨

  “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主动担当,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自2011年4月上任以来,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罗建华牢固树立“不干事、不作为就是最大的失职”的意识,心系事业,一心为民。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短期内实现后发赶超,并形成独特的“江华现象”——“狮子型”的干部队伍你追我赶,产业建设力度空前,老百姓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2017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实现GDP113.86亿元,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五年排永州市第一,小康建设总体实现程度为94.1%,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1年4月,时年48岁的罗建华履新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穷,是江华留给他最直观的印象。

  “欠发达地区一样可以发展产业园,一样可以赶超崛起。”经过深入调研,罗建华带领班子成员,找准江华新一轮发展的命门,启动“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四大战略。

  但是受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域观念影响,一些干部不知如何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畏难情绪严重。罗建华将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拉到广东、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同样是山区县,人家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江华却是步履维艰。深受刺激的干部们寝食难安,纷纷向他请战,争取能干成一些大事。

  罗建华又趁热打铁,先后出台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考核办法,努力建立一支敢担当、肯作为的“狮子型”干部队伍。他还提出把城市当成公园来打造,提升城市品质。同时,加大招商引资,优化政务环境,长期对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江华高新区先后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7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建成了百亿元园区,在湖南省139个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目前有产业工人近万人。

  当江华县城一栋栋电梯楼拔地而起时,江华县委大院里,两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四层小楼中,4个人合挤办公的情形依旧常见。

  2017年,江华的财政总收入已是2012年的2.3倍,但罗建华依然要求干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罗建华说,县委大楼楼顶上的这行鲜红标语,就是要为清晨走进县委大院的每位领导干部醒脑提神。

  7年来,江华哪里问题多、矛盾突出、工作推进缓慢,哪里就有罗建华冲锋在前的身影。

  整合资金700万元建立“县级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专项基金”,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整合资金1200万元建立“县级健康扶贫基金”,确保重度贫困人口患者享受基本医疗……

  7年来,瑶都乡间平整的水泥路上、涔天河水库移民的庭院里,处处留存着他奋斗的印记。

  涔天河水库扩建涉及2.8万移民,少数移民群众出于种种原因不肯搬迁。从2013年开始,罗建华带领班子成员带头放弃节假日,把移民群众当亲人,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使移民群众内心认同新家,全力支持移民工作。

  2015年5月20日,江华突发特大洪水,库区原有道路和码头损毁。罗建华顶着暴雨,乘坐冲锋舟进入库区,辗转跋涉到灾区安抚群众、指挥抢险。

  2016年,县自来水厂管道破裂,全城停水。正在长沙开会的他待会议结束,连夜赶到现场指挥抢修。

  7年来,罗建华以身示范,坚持每月下村走访调研、访贫问苦。去年,他再次跑遍全县112个贫困村。

  小微企业进村办厂四处开花,旅游扶贫渐入佳境,绿色农业开启脱贫快车……2016年、2017年,江华连续两年脱贫攻坚工作实绩考核排湖南省第一。

  罗建华说:“仕途不重要,事业最重要;名利不重要,群众口碑最重要。”

选稿:任世杰

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电话:0731-87819123QQ群:222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