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宁乡新康西路豪德壹公馆19楼
电话:0731-87819123
网址:www.luoshiwenhua.com
QQ群:22223635
邮箱:41760123@qq.com
官媒报道:宁乡市人大代表、青山桥镇竹峰村党总支书记罗小林事迹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0-24 15:44:05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段华良 范婷
罗小林,宁乡市人大代表、青山桥镇竹峰村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罗小林始终把“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作为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罗小林秉承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创实惠的原则,为群众解难题、谋福利,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化民众、用行动凝聚民心,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当好为民办事的贴心人
“您在晒太阳呀,身体好点了没?”10月17日,罗小林来到竹峰村五组68岁的王望美家中走访。身患多重疾病的王望美颤颤巍巍扶椅背站起来,想要泡茶招待客人。罗小林赶忙拦住,聊起家常。
“罗书记这个人格外好嘞,特别关照我,经常来走动,宽慰我,反复嘱咐我有困难尽管提出……”王望美一说起罗小林,泪眼婆娑,满脸感激。
“当人大代表最重要的是为人民。”罗小林说,为更好地听取民意,他一直把联系群众、走访群众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前提,在村里,利用召开各村小组户长会的契机,罗小林将群众意见一条条、一款款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面材料。对于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在村里解决的,同支村“两委”商议及时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
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工作中,罗小林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人民办事,与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
“年初以来,通过走访,我共收集到村民反映的问题13项,都得到了圆满解决。还向镇人大主席团提出4条建议,已经采纳了3条。”罗小林告诉记者,他把党建工作作为强村富民的基石,积极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全力实施“三长制”,坚持“开门式”建设,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征求意见会、党员公开承诺会、民主议事会、经验交流会等,将党员和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开展环境卫生入户评比,评比小组由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组成,每次由五人组成,深入各家各户按照“房前屋后、室内卫生、垃圾分类、鸡鸭圈养、环境保护”进行计分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公示在环境卫生入户评比公示栏内,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同时,在党员队伍中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入户进行督查、帮助整改,年终进行全面总结,评选出“最美家庭”“文明庭院”“文明和谐之星”等,并予以通报表彰,倡导全村村民向先进看齐。
罗小林告诉记者,竹峰村围绕环境卫生工作,通过“党支部包片、党小组包组、村民组长包屋场、党员骨干包户”的形式,实施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的“四化”工程,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营造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村落。
目前,竹峰村建设了20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型文化广场1个、沿河风光带2条、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基地100余亩、规范化美丽菜园4.5亩,拓宽提质改造及黑化、绿化、亮化道路2.5公里,打造了产业文化园、红色文化长廊、传统文化园、沿河风光带、运动康养吧、文化广场、议事厅、入口主题园、美丽菜园等小微景观点。
当好发展致富的领路人
青山桥镇竹峰村因处于宁乡西部偏远山区,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发展困难。罗小林因地制宜,带领竹峰村形成了“夏秋种植水稻,冬春灌水养鱼”的稻鱼共生模式,从省定脱贫重点帮扶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从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27万元,到2022年的50.66万元,两年翻番的背后,得益于竹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互促共进,得益于“稻+鱼、虾、鳖”稻渔综合种养的成功模式。
2021年,罗小林申请成立由村党组织领办的仁里土地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亩,决定启动在不破坏原有水田的基础上,开沟套养鱼类的“稻鱼共生”产业,推动“稳粮增收、稻鱼互促、绿色生态”,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7.6万元。2022年,罗小林进一步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通过增加流转耕地,产业面积达到203亩,优质稻实现了高产,稻鱼销售翻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0.66万元,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两年翻番。
“我既是人大代表,又是村党总支书记,肩上责任重大,为民履职尽责义不容辞。群众关注哪些问题,议论哪些焦点,是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只有积极为老百姓谋福利,为竹峰村的发展多添一份力、尽一份心,才能对得起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罗小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以赶考的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抢抓新机遇,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竹峰新篇章。